用于治疗背与颈部的疼痛有许多不同型式的药物,这些药物包括麻醉性药物及非类固醇类的抗发炎药物(NSAID),虽然这专用术语并不适当正确,缓和疼痛的鸦片类通常被称为麻醉药品,并且可能被开立处方以治疗急性疼痛(短暂剧痛),术后疼痛及某些慢性疼痛,有时候医师会同时开立非类固醇类的抗发炎药物及麻醉药物以减轻与发炎反应相关的疼痛。
服用镇痛药物是一个严谨的决策,并且病患须被告知有关服用单一药物的可能副作用及合并不同药物治疗的危险性,这也是了解病患药物治疗史让的医师所必须做的一项决策。
医师常用吗啡控制疼痛,但是,国人几乎一谈到吗啡就色变,我们一直把海洛因与吗啡当成是同义字,这恐怕是最大的关键错误所在。或许它们可归类成表兄弟,却是「一表三千里」。吗啡在医院几乎是处处可见。任何开刀的大手术、无痛的大肠镜检查、门诊的妇科手术、心肌梗塞时的胸闷、肺积水、在加护病房全身插满管线的痛苦,甚至癌症末期吸不到气的害怕的时候,都是靠着吗啡度过这些生不如死的痛苦。 药物成瘾的基本条件,必须是让人有欣快感,且渴望这种愉悦的经验不断重现,海洛因有此能耐,但是,吗啡则不然,它会造成欣快感的机率很低,也就是说要吗啡成瘾不是那么容易。除非长期不断使用,以致形成生理上的依赖,才有此可能。开始使用吗啡,病人通常还会经历短期不愉快的过程,恶心呕吐、头晕。这些作用也足让病人会期待只要疼痛消失,就永远离开吗啡,而不是像一般人所想象会在疗病结束后,吗啡上瘾。 吗啡能够在百年药学史上依然屹立不摇,有其特殊性。吗啡虽然由肝脏代谢,肾脏排出。但它几乎不伤肝肾,而且剂量也没有极限。当肿瘤失控变大,压到其它的内脏器官时,疼痛加剧时,吗用量也可无限增加,以追上肿瘤压迫所造成的疼痛;因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度不同,医师也可能给病人自控式的吗啡剂量调整,让病患自己调控,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何最舒服;病患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便秘、嗜睡而已。便秘完全可靠缓泻剂来处理,嗜睡对一位癌末的病人,也并不是坏事。癌末病人的缓和疗法的目的,在于求一场好死且能够活着的亲友说再见,我们需要这么畏惧吗啡吗?让疼痛吞吃我们的意志、尊严。而不能做一场温暖的告别吗? 人生己经有许多心理的害怕与痛苦,其实不需要再忍受肉体的煎熬,因为有药物可以缓解,而且这类肉体疼痛对人类几无建树,能免就当免。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帮助病患了解什么是鸦片类的麻醉药品,它们的药效如何?一般的副作用及由药品引发的症状的相关事宜。 |